桂花種植源遠流長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就是過去的咸寧縣,植桂歷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的戰國時期。明清植桂風更盛。是全國桂花產區品種最全的地方;咸寧桂花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質量位居全國第一,咸寧市百年以上古桂2000多株,最高樹齡800年。
在咸寧市的桂花鎮,有全國最大的桂花基地,有古桂數量400多株的“桂花源”景區,有加工各種桂花制品的企業。
桂花產業發展迅速
咸寧市把桂花產業作為重點進行扶持,不斷加大桂花資源培植和壯大桂花產業,2015年,咸寧市年產鮮桂花80多萬公斤,出圃苗木2億余株,實現綜合產值3.5億元。
咸寧市現有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四大品種群桂花品種42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此外,為打造“香城泉都”城市品牌,我市多次赴全國各地引進優良桂花品種。截至目前,全市桂花品種達88個,在全國領先。
一方面增加桂花品種多樣性,一方面提升桂花經濟價值。咸寧市6個縣45個鄉鎮均栽植了桂花,桂花面積約9.7萬畝,年產桂花苗2.5億株,銷售收入過億元。
在培育桂花文化品牌上,除了以桂花樹和桂花為市樹、市花,以桂花命名桂鄉大道、金桂路等多條道路,編排了《千橋流水桂花香》、《江南桂花香》等一大批大型歌舞劇外,還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全國首家桂花博覽館、引進客商投資61億元打造桂花源等。依托桂花發展旅游業,2015年全市桂花景區接待中外游客近百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00余萬元。
電子商務拓展桂花市場
咸寧市的桂花種植核心區—桂花鎮年產桂花鮮花近100萬斤以上,產量全國第一。鎮黨委書記李子牛說,現在,桂花鎮探索出“電商平臺+貧困戶”“產業支部+貧困戶”“專業大戶+貧困戶”等多種桂花產業扶貧模式,形成了桂花規模種植、產品加工、網絡銷售、生態旅游多個特色產業品牌。
寒露過后,桂花鎮的桂花苗木迎來了銷售旺季。這個因桂花品質優良、交易量大而建成的小鎮積極利用“互聯網+”模式銷售桂花苗木,300余農戶在百度、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創建桂花網絡銷售平臺,年銷售苗木1億余株,產值逾2億元。
10月18日,在自家門口,桂花鎮柏墩村3組村民李美萍用手機聊天軟件向遠在安徽的客戶講授桂花苗木的管理秘訣,門旁兩邊的墻上寫滿了全國各地客戶的電話號碼,旁邊是打完捆準備送到物流站的桂花樹苗。她告訴記者,苗子都是自己家培育的,開了4個網店搞銷售,每天手機響個不停,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一直埋在電腦前接訂單。
“最大的一筆單是今年上半年,安徽的一家客商一下子訂了十幾萬棵,一下子賣了6萬多塊錢!”李美萍興奮地說。
像李美萍這樣“觸電”的苗木大戶,全桂花鎮有300多戶,他們的苗木都是在手機上聯系、電腦上下單,最后通過鎮上的17個物流點分送到全國各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