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去世日的長沙某花店免費送菊花。(圖/網絡)
作者 旺喜
《送別》。(音/韓紅)
路過樓下花店,我問是否還有菊花?老板說沒了;是否有康乃馨?也沒了;那是否有剩其它白色/黃色的花比如白百何,滿天星?還是沒了。長沙的相關的花在各花店都短缺,甚至連長沙周邊湘潭花市的菊花也賣光了,全到了長沙。這時我才親身感受到強勁的時代脈搏,那是民眾對剛去世的袁隆平的無限崇敬和深切懷念。
長沙至少有3個地方設置了悼念袁隆平的場所:1.湘雅醫院(他的去世地),2.雜交水稻中心(他的單位),3.明陽山(追悼會主會場)。這3處都排了很長的隊伍,人流不息,肅穆而安靜,神圣而沉重。
長沙明陽山的袁隆平追悼會。(圖/網絡)
這位學生可能是來悼念的,他看到維持秩序的安保被風吹雨淋,就很自覺地把傘撐開,替他遮風擋雨。真是星城(長沙的簡稱)小暖男。
有人開車到長沙悼念場所免費送口罩。(圖/網絡)
雖然現在的口罩供應很充足,但也難免忘記隨身帶口罩。這次悼念袁隆平出現了大規模人員聚集,防疫同樣不能松懈。免費送口罩給悼念者是很低調而細致的善舉。
免費接送去明陽山悼念者的車。(圖/雨子)
這是私家車主,他們自發組成了很多個志愿者車隊,專門接送前往3個悼念地的人。也有不少出租車司機停運,只接送相關人士。
長沙雨中悼隆平。(圖/封面新聞)
長沙的雨可能是上天跟人間有所感應,共鳴。一朵朵傘花下簇擁的,是一顆顆赤誠的心。
長沙花已經堆滿了悼念堂。(圖/網絡)
不少悼念市民都帶著孩子,全家出動,因為孩子也可能是吃雜交水稻打出的米長大的,而且這也是一次最生動最貼切的愛國教育實踐。
既送花,又送免費午餐。(圖/微博:@賓妮米果)
很多人不方面直接前往悼念地,就網購鮮花拜托快遞員送過去,快遞員到了后也是先三鞠躬再恭敬地把花奉上,很有禮貌修養,這代表了買花者的意愿,也是快遞員自己的善念。還有公益參與者同時捐贈了免費午餐給缺少食物的農村孩子,讓他們免除了饑餓,這正是袁隆平心心念念的事情,一舉兩得,很贊的好習慣。
( 看稻菽千重浪,悲慟山河萬古 ?!疤瞬疟?021年春季高校無錫校友足球賽第5輪8場比賽,全部賽前為袁院士逝世默哀一分鐘)
外地悼念者紛紛涌向長沙------連夜坐汽車,火車或飛機------包括他祖籍地江西的,他出身地北京的,他早期單位懷化安江農校的,受益于他的高產水稻種子的福建農民等等。最后見一面,親自送一程,體現了最深的誠意與敬仰。
微博:@夾鐘初十 誠懇地寫道:
“打了大半個小時的車,沒看見一輛空車,打滴滴也是等了好久好久也打不上,坐上出租車時將近12點,一點到達長沙南站,有好多別的線路的公交車直達陽明山,公交上一個大哥哥看我拿著花和傘站不太穩的樣子,和我說,他剛坐了五小時高鐵,讓給我坐,聽起來好像是從外地過來長沙專門來送袁爺爺一程的呢。明明是郊區,卻堵得厲害。好多出租車免費接送到陽明山的人。下了公交就開始排長長的隊伍,天上也下起了小雨,擁擠的人群更是熱得很,但沒一個人有任何怨言,默默前行。門口免費贈送口罩的,也有部分免費送花的,警察和武警維持著秩序,進門有體溫檢測儀??斓綒泝x館門口時,武警提醒脫帽行注目禮,禁止拍照,繞行一圈,注視著袁爺爺的遺像,行鞠躬禮后,出門放花,出了明陽山,看到了自發前往送水給群眾喝的好心人,這一路上真的遇到了太多感動!‘以后每一年的稻花香里說豐年都是您’,我們一定會好好吃飯,好好長大?!?/p>
湘雅醫院門口除了花,還有3束新鮮帶有泥土和露水的稻穗。(圖/網絡)
盡管中國人擺脫饑餓有多重因素,比如引入了市場機制,更重視科學,加上農田水利建設,進口了很多化肥項目等,但袁隆平作為科技先鋒,無論實際貢獻還是象征意義,都不應低估,他代表的是那個無私奉獻時代的農業科學家群體,他自己也從沒把功勞只歸于自己。
民間自發悼念袁隆平,讓長沙甚至湘潭鮮花賣空。悼念者年齡各異,地域不同,而主體是長沙的年輕人,這恰恰屬于未來的希望,特別可喜。長沙作為英雄輩出的大愛之城,深情滿懷,無論湘軍奮起,五四運動,還是洪水來臨,疫情兇險,長沙人都充滿熱血,識大體,奮勇做,奉獻多。袁隆平的水稻中心落戶長沙,是長沙的榮幸跟緣分;長沙人大力支持,包容,學習著袁隆平。前來悼念的長沙以外的人以及在長沙外悼念的人,也都是榜樣。大家的心跳到一塊,勁往一處使,這就無往而不勝。
郁達夫在《懷魯迅》里寫道:“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人如海,雨如海,傘如海,花如海,稻如海,思念如海。
我見證了一個澎湃的歷史事件,這恰是民心所向。我不禁想起了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p>
(旺喜2021年5月23日寫于長沙推濟齋)
用戶評論